11月22日晚,由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团委主办,学生会、青年学习社承办的“立人大讲堂”讲座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瑞英副教授主讲,主题为:圣人之期与常人之德。300名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一开始,黄老师首先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互动,请同学在聊天框举例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文化中的圣人。随之,黄老师从字源学角度介绍了“圣”及“圣人”。就学与术的不同,学贵探索,术贵实用,黄老师提到,儒学与儒术所推崇或解释的“圣人”亦有所区别。“圣人”,对儒家传统文化来说,自始至终处于最高位阶,成为道德理想的中心。在《论语》里已经有明确的“圣人”观念,并已经出现以孔子为圣人的意识。但无论在儒学还是独尊的儒术中,“圣人”的出世都是罕见难得的。我们的社会总体上说是由常人组成的。平常之人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体,为了保护自身权益而懂得必须履行维护他人权益的义务,平常之人所理解的道德就是一种合宜恰适的尺度,其行为基准既不应低于这一尺度也无须高于这一尺度。常人之德就是自利不损人,所谓自利就是个人必须维护自己的自主权利,不损人是自己应当厉行自己自主选择的权利或不损害他人自主权利的义务。这便是一种平淡常态的生活,对于当事人而言,这种生活由于不必向圣人看齐而过得了,由于不会堕落成小人而值得一过。
聆听讲座的同学们认为:黄老师的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使他们在理论上加深了对圣人和常人的认识,明白了有常人之德的道德人的内涵和意义。
(撰稿人:孟金平 编辑人:王婧 初审人:吕林伟 审核人:沈冰冰)